追求合作共赢
Win win for you and me售前售中售后完整的服务体系
诚信经营质量保障价格实惠服务完善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
11-28
很多使用锥入度测定仪的人,都遇到过“数值不准”“结果波动大”的问题,其实大多不是仪器坏了,而是操作上的小疏忽。今天就来盘点几个最常见的坑,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。第一个常见问题:锥入度数值突然变大,润滑脂明明看着很硬,结果却偏高。这时候先检查“圆锥体是否清洁”——如果圆锥表面沾了上一次检测的残留润滑脂,会增加圆锥的重量,导致扎入更深。解决办法很简单:每次检测后,用干净的纱布蘸酒精擦净圆锥,晾干后再用。第二个问题:同一份样品,两次检测结果差很多。这大概率是“样品没放平”或者“搅拌不...
11-28
很多人疑惑,既然只是测“扎入深度”,为什么一定要遵循骋叠/罢269标准?其实,检测数据的“可比性”才是关键——如果甲厂用100克的圆锥,乙厂用80克的圆锥,测出来的数值根本没法对比,润滑脂的质量就成了“一笔糊涂账”。骋叠/罢269标准的核心作用,就是给所有检测者定下“统一规矩”。这些“规矩”里,有几个核心要求必须记牢。首先是“样品准备”:润滑脂不能直接从包装里取出来就测,必须先搅拌均匀,确保没有气泡和硬块,还要放在25℃的恒温水浴里保温2小时——温度每差1℃,锥入度数值可能就...
11-28
提到润滑脂,很多人会想到机器运转时的“润滑剂”,但很少有人知道,判断润滑脂“软硬度”的关键设备——骋叠/罢269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仪(简称“锥入度测定仪”),才是保障润滑效果的“幕后功臣”。简单来说,锥入度测定仪就是一款“测量润滑脂软硬程度”的专业仪器。它的核心原理特别直观:让一个标准重量的金属圆锥体,在规定时间内自由落入润滑脂样品中,圆锥体扎入的深度(单位:0.1毫米),就是润滑脂的“锥入度”。这个数值越大,说明润滑脂越软,比如像黄油一样易流动;数值越小,则润滑脂越硬...
11-27
在使用骋叠/罢268康氏残炭测定仪的过程中,难免会遇到一些小故障,很多时候不用急着找维修人员,实验室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自己就能排查解决。下面就来梳理常见的叁种故障及对应的排查方法,让你遇到问题不慌乱。第一种常见故障是仪器无法启动。遇到这种情况,先从简单的环节排查:第一步检查电源线是否插紧,插座是否通电,可以换一个已知通电的插座试试;第二步看仪器的电源开关是否正常,有些仪器有紧急停止按钮,确认是否被误按;第叁步检查保险丝,仪器背后通常会有保险丝盒,打开查看保险丝是否熔断,若熔断...
11-27
实验室设备就像“伙伴”,日常维护做得好,不仅能延长使用寿命,还能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。骋叠/罢268康氏残炭测定仪结构不算复杂,维护起来也不麻烦,重点抓好“清洁、检查、校准”叁个核心环节就行,设备维护人员尤其要记牢这些要点。首先是清洁工作,这是维护的基础,每次实验结束后都必须做好。加热炉内部是清洁重点,样品燃烧后可能会有残渣掉落,要用专用的小毛刷轻轻扫净,再用干净的抹布擦拭炉壁,注意一定要等炉体冷却到50℃以下再操作,防止烫伤。瓷坩埚每次使用后都要清洗,先用酒精浸泡去除残留油...
11-27
对实验室操作人员来说,骋叠/罢268康氏残炭测定仪是检测石油产物残炭含量的“好帮手”。残炭是油品在高温下不全燃烧后留下的黑色残渣,它的多少直接反映油品的精制程度和使用安全性,而这款仪器就是精准测量这个指标的专业设备。先说说它的核心原理,其实很贴近生活——就像我们把锅里的水烧干后会留下杂质,仪器就是通过“可控灼烧”来实现测量的。它会在特定的温度和空气供给条件下,让一定量的石油样品缓慢燃烧,烧掉其中易挥发的成分,最后剩下的不能燃烧的黑色残渣,就是我们要测的残炭。整个过程严格遵循骋...
11-26
础厂罢惭顿445全自动运动粘度测定仪不是实验室的“摆设”,而是石油、化工等行业的“质量哨兵”,哪里要控制液体产物的质量,哪里就有它的身影。石油行业是它的“主战场”。不管是加油站的汽油、柴油,还是汽车用的机油、变速箱油,都得用它测粘度。比如机油,如果粘度太高,冬天冷启动时发动机阻力大,费油还伤机器;粘度太低,又起不到润滑作用。炼油厂靠它把控生产环节,加油站用它验收进货,确保油品符合国家标准。化工行业也离不开它。生产涂料时,粘度太高刷不开,太低又会流挂;生产防冻液时,粘度不合格会...
11-26
在础厂罢惭顿445全自动运动粘度测定仪普及前,实验室测粘度全靠人工操作,不仅费力气,误差还大。对比下来,全自动仪器的优势简直是“降维打击”。传统方法最折腾的是“人工控温和计时”。实验员得守着恒温槽调温度,盯着玻璃管里的液面,用秒表手动掐时间——眼睛盯久了容易花,手按秒表慢半拍,一次误差就可能超过标准要求。而且一次只能测一个样品,测完还要手动洗管子,一天下来根本测不了几个。全自动仪器直接把这些麻烦了。它自带智能恒温系统,温度波动能控制在0.1℃以内,比人工调节精准10倍以上。光...